你使用什麼思維,就造成什麼感受。

你接受什麼感受,就會過什麼生活。

 

如果你放棄了,你所放棄的是什麼?

 

是你明確知道自己所要與所不要的,所以主動做了放棄的決定,知道自己放棄什麼,以維護什麼。或者,所放棄的只是一個「盲從」,不知為何放棄而放棄。

 

固定型的思維,或說退縮型的思維,會在遭遇困難時放棄。

 

他會說:「我放棄了!」

 

如果你問他說:「你為什麼放棄了?」他會說:「我做不到!」

如果你繼續問:「你為什麼做不到?」他會說:「我就是覺得我自己做不到。」

 

以小學生為例:一個孩子做數學題目,做到一半,說:「我不會!」,然後,停止在那裡。你問他說:「你為什麼不做了?」他說:「我不會!」你再說:「請再試試看!」他會說:「我放棄了!」

 

他習慣了放棄,這樣,他比較舒適。只要說一句:「我不會!」就不必再動頭腦。或許,他曾經體驗過動頭腦的累,或許,他曾因為數學題目答錯被指責:「你怎麼連這個也不會!」於是,他形成一個「我連這種題目也不會」的思想,造就「我數學頭腦很差」的感受,遇到「想了一、兩次就想不出來的題目」,就自動連結到「我不會!」,並做了「我放棄了!」的決定。

 

但成長型的思維不是這樣。

 

他會說:「我會試試我學過的其他方法。」

 

如果第一種方法做不出來,我就試一試第二種方法。

如果第二種方法做不出來,我可以詢問同學,請教老師,看看他們用什麼方法,我再把這個方法學起來。

 

還沒找「第二種方法」就放棄,不是成長型思維模式。

「第二種方法」做不出來,還沒去請教其他人就放棄,也不是成長型思維模式。

 

從小學生做數學開始,到交朋友,學新知,良好的互動,無論那一件事,都可以應用這個原則。

 

孩子是如此,大人更是這樣!

 

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:「沒有教不會的學生,只是還沒找到教會他的方法。」

 

這就是成長型思維。

 

教孩子禮貌,教孩子口德,教孩子尊重,教孩子進取,無論是教什麼,都可以應用這個方法。

 

大人的頭腦裡若想著:「這個孩子就是這樣!教也教不會!」不論大人是不是講出來,不論這個孩子做了多少改變,大人的「第一印象」已經深深印在自己的腦海裡,就不容易接受「第二印象」。

 

固定型的思維模式,讓自己停留原地,常導致退縮與放棄。

 

但成長型的思維模式,會嘗試第二方法,第三方法,會探詢其他可能性,假如真的要放棄目前的方案,也會改用「品質相等、價值接近」的替代方案,獲得自己想要的成果。

 

下一次,當你想要某一件物品,想要做某一件事情,或是在承接某項專案的過程中,遇到了困難,正要放棄的時候,思想一下自己要的是什麼,再好好考慮是不是要放棄。

 

當然是可以放棄,但,放棄的動作是不知為何放棄而放棄、只是盲從著放棄呢?還是已經思考許多想法、嘗試不同方式、知道自己要放棄什麼、要維護什麼之後才決定放棄呢?

 

想一想這個問題,如果最後的決定仍是放棄,那麼,這個放棄也可以算作是成長型思維的放棄了!

 

投影片2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
    全站熱搜

    曲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